可以在朋友圈,长期置顶的古诗词,一句比一句经典
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4-10-01 08:34:07捧一卷诗书,品一盏清茶
大部分时间里,生活都不会按照你想要的方式来进行,你总要经历一些曲折,才能明白所得不易。
所以不要去责怪命运,你遇到的所有坎坷,都是生活对你的考验。
在这个过程里,你会摒弃一些冗杂,留下一些值得,所谓通透的人生就是删繁就简。一辆车从组装到上路,要不断经过参数调整,以达到安全、速度、性能等最好的状态。
人生也是如此,你要学会纠错,及时止损。
30岁拼的冲劲,40岁拼的是耐力,50岁拼的是经验,60岁拼的是心态。慢慢你就会发现,一路前行的过程中,你一直在做减法。
故事的结局,往往只剩下一点诗意,和零零碎碎的回忆。
01.
树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。
李白《访戴天山道士不遇》
这首诗作于李白早年隐居大匡山期间,他曾在戴天山大明寺中苦读。这个时候的李白,还没有入世俗,所以诗句也相对清宁,没有那么多壮怀激烈。
林深见鹿,海蓝见鲸,我们时常不快乐的原因,就是因为圈子太小,价值观被身边人所定义,然后鸡毛蒜皮,锱铢必较。
如果世界是一片森林,你走到了哪里?如果社会是一片汪洋,你游到了何处?
当有一天,你可以俯视自己以前的生活时,你会觉得曾经的种种都很好笑。邻居借一瓶酱油、半瓶醋的事,就再也入不了你的心了。
02.
掬水月在手,弄花香满衣。
于良史《春山夜月》
这首诗是于良史的代表作,他曾在唐肃宗年间任侍御史,品阶不高,但却负责纠察百官,有直接向皇帝谏言弹劾之权,所以是个美差。
而于良史身在朝堂,还能有如此闲逸的雅兴,实属难得。
因此我们常说,真正的诗意在心里,你怎样看待生活,生活就会给你怎样的馈赠。正如苏东坡所言:江山风月,本无常主,闲者便是主人。
03.
月到天心处,风来水面时。
邵雍《清夜吟》
邵雍而立之年开始游历天下,试图解心中之惑,7年之后,当他站到西周列国的遗址上,突然顿悟,高呼:道在此矣!
于是,邵雍大隐于市,迁居洛阳,过着渔樵舒逸的生活。
时富弼、司马光、王拱辰等重臣闻此奇人,纷纷前来拜访,几番深入的交谈后,均为其高深的学识所折服,并出资为其置办宅院。
尽管有许多人举荐,但邵雍一生未曾入仕,始终以教学为生,当时洛阳城内的大人们教育孩子,往往会说,你事做不好,恐邵先生会生气的。
因此邵雍的诗,总是充满哲理,字里行间又透着一种宁静。
04.
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
孟浩然《宿建德江》
公元728年,孟浩然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,信心满满。但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名落孙山后,孟浩然大闹太学,题诗一首,令太学诸生纷纷搁笔。
此时的他,已经结识了忘年交王维,通过王维的引荐,孟浩然向玄宗献诗,却因一句“不才明主弃”为李隆基所厌,因此失去了当官的绝佳机会。
离开长安后,孟浩然回到了襄阳故里,后有所不甘,再次漫游吴越,这首诗就是作于此间。
诗句清幽空旷,但也充满了愁绪,这是40岁男人郁郁不志后的孤绝忧愤。人到中年,往往活得更不容易。
05.
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
王维《终南别业》
曾经有人问过我,李白与王维同年生人,又都曾在长安城内混,为何却无交集?
李白是一个活在梦里的人,而王维从不做梦,他想要的生活很简单。自从王维的妻子过世后,他就开始绝彩衣、食素食,一心问禅。
而李白的梦想是中书令,指点江山、匡扶社稷,立下不世功勋。
道不同不相为谋,一个人对未来的抉择,决定了他这一生该走怎么的路。没有什么好遗憾的,对生活的追求和理解不同而已。
某种程度上来说,李白是失败了,但是上天却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。李白的诗在,大唐盛世就在。
王维这首诗,作于人生晚年,他母亲过世后,王维就借丁忧之名开始退隐,于辋川别业清修。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,在经历安史之乱后,王维被诬失节,幸弟弟王缙平叛有功,又自请削籍为兄赎罪,王维才得以保全性命,仅作降职罚俸处理。
因此,王维不得不继续为官,并在两年内完成了“三级跳”,从太子中允升至尚书右丞,然后辞官致仕。这首诗就是写于王维去官之后,此时距离他人生结束还有不到两年时光。
虽然一直想脱离官场,但却做了一辈子官,数十年的宦海沉浮,让王维的内心早已变得清透,所以才能写出这样充满禅理的诗。
06.
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
苏轼《临江仙 · 送钱穆父》
公元1091年,苏东坡人生的最后10年。4月之前,苏东坡知杭州,时好友钱勰自越州徙知瀛洲,途中经过杭州。两人聚饮后,苏东坡写下了这首词。
此时的苏东坡已经接到调令,马上回京拟出任吏部尚书,但因苏辙在尚书右丞任上,所以又改官翰林承旨。
入翰林院成为翰林学士不算什么高官,但是翰林承旨几乎就是宰相的储备人才。然而苏东坡在经历了“乌台诗案”后,心境早已开阔,所以他自请出朝,同年8月再改任颍州知州。
苏东坡写下这首词,也是早早猜到了此次入京的结局,故有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之叹。
晚年的苏东坡,是真的活明白了。
07.
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
杜甫《旅夜书怀》
不知人生何苦,就去读杜甫。杜甫这一生,可谓是大起大落,早年裘马轻狂,生活优裕,后半生颠沛流离,几乎全靠友人的资助才能填饱肚子,尽管如此还把自己小儿子给活活饿死了。
写下这首诗的时候,杜甫已经54岁,距离人生结束还有5年。原本他在严武、高适的帮助下,于成都建造了“浣花草堂”,但随着高适、严武的相继去世,杜甫又一次失去了依靠,不得不再携妻儿继续漂泊。
时柏茂林在夔州任都督,杜甫前去投奔,这首诗就是作于途中舟上。回望过去,半生风雨,老了老了还居无定所,四处奔波,因此悲从中来。
杜甫这首诗,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,既有波澜壮阔之景,也有命运坎坷之伤。此时的他,已经多病缠身,心中理想未能实现,只能赋诗抒怀,一解心中不快。
08.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
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
白居易的人生是圆满的,官高、多金、有诗名、朋友多,懂得享受,身边还有樊素和小蛮两位绝世美女陪伴,可以说毫无遗憾。
当然,这一切都取决于他通透的价值观,除了为武元衡、裴度出头被贬江州外,白居易的仕途几乎是一帆风顺的,因为他懂得韬光养晦。
这首诗就是作于他晚年隐居洛阳期间,刘十九是刘禹锡的堂兄,白居易贬江州司马时,刘十九对他多有资助,因此后来白居易也和刘禹锡成为了莫逆之交。
人老了,无论生活过得如何,都会开始念旧。风雪欲来,白居易烧红了火炉,热好了美酒,突然想起老朋友刘十九,距离江州畅饮,一晃20多年过去了,心中所思所念,还是那些一路相伴相携走过来的故交。
所以我们在文章开头说,人生到最后,只剩下一点诗意和零星的回忆,其他的都不再重要。
09.
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!
李商隐《无题》
李商隐笔下的“无题”,可以说是晚唐诗坛的一大特色,也是“撩妹”的经典。
在这首诗里,李商隐引用了曹植和甄宓之间的故事。甄宓是袁绍的儿媳妇,曹操攻下邺城后,俘虏了袁绍的家眷,当时甄宓欲自杀,被曹植救了下来,但是曹操却把她赐给了曹丕。
曹丕篡汉登基称帝后,因后宫之争赐死了甄宓,甄宓生前留有一个玉枕,曹丕把它赐给了曹植,封鄄城王,用意很深。
曹植归鄄城途经洛水,一念感慨,写下了那篇著名的《洛神赋》。《洛神赋》本名《感甄赋》,后明帝忌讳,改成《洛神赋》。
李商隐善用典故,所以笔下的诗大多晦涩难懂,尤其是“无题”诗,更不好猜测是写给谁,其中又有哪些故事。
但李商隐引此典,又写下了“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”之句,说明这段感情同样有不为人知的隐晦。
抛开李商隐的感情经历,他这首诗写得极为动容,是晚唐诗坛难得的佳篇,尤其是结尾这两句,更是千古经典。